欢迎进入中国地震学会官方网站!
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729352
电子信箱:zgdzxh@sina.com
网址:http://www.ssoc.org.cn/

您的位置:学会动态 » 分支机构动态» 详细信息

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简介


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是隶属于中国地震学会的一个下设分会,是由我国从事地震地下流体观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是发展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是中国地震学会的组成部分,接受中国地震学会的领导,遵守中国地震学会章程,并在中国地震学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学术工作。

本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团结广大地震地下流体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地震流体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学术交流和讨论,积极推动地震流体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发掘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普及地震流体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在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重大决策中的科技咨询作用,为防震减灾事业做出贡献。

本专业委员会1995年9月22日在贵阳成立。杨玉荣研究员担任第一、第二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耀炜研究员担任第三、第四和第五届专业委员会主任。

1966年邢台地震至今的50多年科学探索,确立了地震地下流体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经过一大批地下流体工作者的创业与发展,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下流体监测和研究体系,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流体物理和化学观测台网,积累了大量、可靠的观测资料和震例,发展了以地下水动力学、地球化学动力学和地球热动力学为基础地壳流体动力学研究体系,重点研究地壳介质岩体与流体之间物理-化学-温度-压力等相互耦合作用,以及岩体物性和介质孔隙、裂隙的力学状态在动力过程中的响应特征。地下流体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地下流体台网观测中的地下水、地下气和地热观测资料对整个地球科学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水资源评估、重大工程监测等领域服务。因此,地下流体学科是地震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

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 围绕地震流体科技和防震减灾事业需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和各种讲座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

(二) 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活动,宣传地震流体科技知识和经验,推广地震流体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参加中国地震学会举办的有关科技展览;

(三)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地震流体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往来和合作;

(四)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科技考察;努力提高会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

(五) 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承担有关科技服务项目;

(六)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