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729352
电子信箱:zgdzxh@sina.com
网址:http://www.ssoc.org.cn/
2025年8月25日至28日,中国地震人工智能论坛2025年学术交流——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牵头主办,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吉林省地震局、延边大学、上海大学、吉林省减灾备灾中心以及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防震减灾现代化”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前沿探索。来自全国地震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现场参会,同时通过寇享学术平台吸引了13147人在线观看,充分显示了对地震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关注,也展现了地震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生机。
论坛设置了六大专题研讨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在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地震勘察区划评估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在非天然地震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地震前兆现象机理与观测新方法探索、防灾减灾领域人工智能最新进展,以及地震人工智能科普推广。与会专家围绕这些热点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地震系统内各单位、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延边大学等高校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大数据处理、地震参数智能识别、地震预警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地震学方法的融合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延边大学孙俊奇校长、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李营副所长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张晓东主任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延边大学孙俊奇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年会既是地震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会,更是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引领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李营副所长在致辞中强调,要发挥好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作用,为地震人工智能学术交流合作搭建好交流合作平台;张晓东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地震科学研究范式,为防震减灾工作带来革命性变革。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监测、预警与预测中的创新与应用。本次论坛为领域内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搭建了高端的交流合作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地震科学的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向业务化应用的转化。会议期间部分代表到延边大学交流了人工智能技术目前的进展情况和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