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地震学会官方网站!
搜索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729352
电子信箱:zgdzxh@sina.com
网址:http://www.ssoc.org.cn/

您的位置: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详细信息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大会胜利召开

2025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大会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本次盛会吸引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及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的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人员与青年学生等600余人参会,大家齐聚一堂,围绕地震科学领域的关键技术、理论创新及实践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地震局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并出席会议,包括党组成员、副局长倪岳伟同志,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阴朝民同志,人事教育司司长延旭东同志,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周伟新同志。大会承办与协办单位的相关领导也悉数到场,包括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长节教授,江西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有林同志,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庄海洋教授。中国地震学会领导团队集体出席大会,他们是理事长、中山大学张培震教授,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孙柏涛研究员,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李小军教授,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胜利研究员,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丁志峰研究员,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监事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王海涛研究员。

 

图片 1.png 

大会合影


大会开幕式由丁志峰主持,倪岳伟、徐长节和张培震分别致开幕词。

图片 2.png 

丁志峰主持开幕式


倪岳伟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大会不仅是学会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更是与各位地震科技工作者共同谋划、共同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好机会。倪岳伟对学会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学会以这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团结带领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用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精湛的技术,投身防震减灾科技创新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 3.png

倪岳伟致辞


徐长节代表华东交通大学,向拨冗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近年来,学校发展势头强劲,在科研、教学和人才方面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携手并进、协同创新,为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防震减灾能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片 4.png 

徐长节致辞

 

张培震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对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为大会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他指出,经过几代地震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地震科学已显著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迈向“领跑者”行列;我国地震科研力量已成为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科技支撑,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在未来发展中,地震学科需坚守核心发展理念,积极拥抱高新技术浪潮,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并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更强科技力量。

图片 5.png 

张培震致辞

 

大会特邀报告孙柏涛和马胜利共同主持,大会特别邀请了5位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的知名学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分别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小军教授的“防震减灾手段与工程地震研究”;中山大学王伟涛教授的“华南滨浅海断裂带活动习性与地震危险性分析”;南方科技大学张伟教授的“宽频强地面运动数值预测的几种途径”;中国科技大学钮凤林教授的“东亚波形层析成像:中国东北深部俯冲与青藏中南部岩石圈崩沉及底侵”;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刘传金副研究员的“联合InSAR和GNSS研究青藏高原现今构造变形与断裂运动”。

图片 6.png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图片 9.png  

图片 10.png

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大会共设置21个专题分会场,组织300场学术报告,全面覆盖地震科学多学科专业与前沿研究方向。会议期间同步设立了仪器设备与科技期刊展览,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图片 11.png

分会场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在各承办协办单位的精心保障下,组织有序、议题前沿、交流深入、成果丰硕,圆满完成各项既定议程。会议期间,前沿学术观点充分碰撞,行业发展共识深度凝聚,为全国地震科技工作者构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显著促进了地震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更将为我国地震科学技术事业的持续进步注入强劲动力,对提升国家防震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